close

【採訪:孫志熙,攝影:kaki】

  

拍《艋舺》你說像談了8場戀愛,這次《LOVE》人這麼多,數量恐怕double了吧?

(大笑)這次更為複雜!更豐富!有了《艋舺》的經驗、班底,我早早就決定要充滿溫柔、不發脾氣、充滿愛地進行這趟旅程,可是那天我看EPK(電子媒宣素材)我就哭了,我前面都跟大家說要充滿愛,中間Mark(趙又廷)就說「我看他是充滿恨吧」,剪到的畫面是我砸東西、摔酒杯、打自己臉,確實我沒有想到的是,在我擁有了更好的環境、資金,拍一部講愛還有人生智慧的電影,我卻一度搞得自己非常孤單,老天爺就是要給你這些磨難─你竟然敢拍一部叫「愛」的電影,我就讓你知道什麼才叫愛─那些焦慮、脾氣來自於「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?」、「怎麼明明跟我有這麼深的連結,卻在此刻不跟我心靈相通?」在一次次的傷口、失望、巨大的壓力之下,此刻我真的覺得我更理解了愛的豐富意義,這都是愛,都來自期待和信任。《LOVE》已經不像《艋舺》那麼單純、熱血、青春了,「愛」體現在這8個主演千絲萬縷的關係中,年齡層從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到4、50歲的中年富商,他們有不同的生命狀態、對愛的理解、渴望與迷失,是很豐富的一趟旅程。

38534.jpg

請大致給我們一個片中角色關係的概念,也談談角色與該演員的媒合過程。

8個人是互相牽繫的,這並不是應景的愛情大片,不是一些浮光掠影的切片。在台北跟北京兩個城市,每個人面對不同的題目,小天(阮經天)跟舒淇面對的是自我認同和勇氣;趙薇看似心死可是內心澎湃,一邊照顧小孩,卻還是有對愛情的渴望,趙又廷看似放蕩不羈,其實是他根本不敢把自己放在真正的關係裡;中年富商看似擁有權力品味、好像還很年輕的身體,但他已經在面對自己的衰敗,面對財富地位不能保障愛人繼續愛他的恐懼,他要學會的是放下、祝福,這些就是我們的核心題目。這些演員都是我真心欣賞,並知道合作會有火花的,碰巧有些人很有市場價值,他們大部分都會跟我形成完全信任並且相愛的關係,這會輻射到他們跟對方的相處上。小天跟Mark我就覺得要給他們新的挑戰,拓寬他們的表演甚至自身的生命,我不知道我怎麼敢讓他們做這麼大幅度的改變,那是一種直覺,也是盲目的信任,就像他們也完全信任我一樣。小天演一個完全沒談過戀愛、有口吃障礙的宅男,我其實很擔心有沒有辦法做到,我設想這個角色的時候根本沒有《王者之聲》,所以當有了那部電影成功的例子,我一度想改變設定,但又覺得不應該被影響,事後證明是太屌了,尤其現在我已經進入後製最後階段,大銀幕上那個大男孩的眼神,真的是個沒有看過的小天,彷彿我知道他心裡有這一面,然後把它召喚出來;Mark本人是非常理性甚至帶著一絲拘謹,生活很單純,可是要挑戰情場浪子、閱人無數,他做到了,他跟趙薇那段橫跨台北與北京,不管是地域上的距離還是身分上的懸殊,Mark他媽媽是台灣女首富,而趙薇是賣房子的單親媽媽,他們兩個憑什麼會愛上對方?這是極大的挑戰;陳意涵跟郭采潔也是很早就定下來,跟陳意涵這兩年我們會一起喝酒、騎車,對她有很扎實的情感;郭采潔我們早早就看到她空靈外表下有很強韌的心,這些都放進角色;舒淇這個角色很難尋找,要有這樣的年齡、閱歷、足夠的性魅力、市場價值、演技,她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人選,我的挑戰反而是怎麼打破她已經累積的節奏和表達方式,她的角色看似優渥、優雅,其實對自己沒信心,是從來沒靠自己勞力賺過一分錢的台妹。當中有些設定確實存在風險,就是稍一不慎就會流於類型,我想是因為人員完全的投入跟相信吧,感受到很多很真實的情意在當中流動,這些是在有更大市場可以期待、可以請李屏賓用Panavision 4K畫質開場12分鐘一鏡到底之外,這部電影最動人的地方。

剛剛說擔心流於類型,那麼《LOVE》會是一部刻意使用類型片名的反類型片嗎?

我個人就是大眾品味,我一向覺得我是個芭樂,但是有品味的芭樂,我的創作都是直覺,沒什麼包袱或姿態,所以沒有刻意類型不類型,但有刻意想要超越類型─在2/14上檔的情人節大片、俊男美女綾羅綢緞之外,有創作上的志氣跟嘗試。回頭看過去兩部電影,每次在行銷上都會面臨一個難關,「這到底是什麼片?」不太容易在市場上找到絕對的定位,《艋舺》我只能說是一部有黑幫背景、史詩情懷的青春動作片,《情非得已》更難界定,《LOVE》一開始又在討論它到底是什麼,都會愛情喜劇?文藝片?最後就放棄了,它就是很誠懇、包裝很好的講「愛」的電影。

請談談和李屏賓的合作,以及其它你稱之為「如談戀愛一般」的夥伴班底。

幾個重要主創都是長期合作的,如製片頭頭黃志明;編劇與藝術指導、我的共同作者曾莉婷;《艋舺》開始相知相惜的黃美清;副導方威;還有終於合作到、我稱之為「把拔」的屏賓。美青永遠讓我安心,不只做自己的工作,看得出她是心甘情願陪你面對一切問題,這個支持是非常有力量的;和曾莉婷的合作總是充滿火花,可能是爭吵,她會辭職說這部電影已經不是她的作品了,然後還是會參與,也透過她辭職期間帶來的沉澱讓作品更豐富;我15歲認識阿賓他只是攝影大助,我是童星,很奇怪我卻叫他「把拔」,這世界上只有兩個人這樣叫他,一個是我,一個是他兒子,這次他兒子來現場打工,有一次我就跟他同時叫「把拔」。《艋舺》之後其實我得到一位夥伴就是Jake(包軒鳴),這次本來也想延續,可是中間看了《乘著光影旅行》,如果不跟阿賓合作我還算是個當代的導演嗎?攝影是個體力活兒,他年紀漸漸大了,想在他顛峰的時候跟他好好合作一把,但東弄西弄決定還是Jake,而阿賓要去拍《星空》,本來是這樣,可是因為《痞子英雄》delay,於是書宇找了Jake,要我等他《星空》拍完,因為演員的期我等不了,於是又回去找阿賓。本來有點生氣,因為早就跟Jake講好了,書宇他們說「誰叫你介紹賓哥去拍《痞子英雄》」,想想自己就是始作俑者。跟阿賓沒有很長時間做前期籌備,我又講「我不要以前那個李屏賓,我要你的智慧跟對戲劇的理解,可是不要任何一部電影裡面的你」。前面我充滿恨意的時候,也因為有他可以喝斥我、拍拍我的肩膀。初剪時有人說根本看不出這部電影是我拍的,也不是李屏賓,而是我們的磨合、衝撞,可能最後不是我也不是他真正要的,往好處想是形成神秘的可能性,很值得期待,如果不是他,我可能會更衝撞、自由、熱情吧。用Panavision也出自他的建議,我是個想法太多的導演,不是自豪喔,因為這可能是災難和陷阱,但我沒辦法限制我對場景、音樂、表演、鏡位的想像,現在我會試圖打開自己,先看你給我什麼,如果是更好的,我就被說服、吸收了,沒有那我還是要我的,跟賓哥合作很快樂,很過癮,我們兩個老先生可以手勾手講很多往事故友。

這次在創作與實務上,遭遇最困難的魔王關是什麼?

因為我想捍衛台灣尊嚴,要求一定佔50%,我真的想要理解、投入市場,所以不用版權切割來交換資金,我們是全球分帳,只是台灣我操作,大陸他操作。《艋舺》之後我啥事幾乎都不做,瞄準兩年後檔期,半年前開始籌備,為了避免重蹈《艋舺》覆轍(籌備期少一個月,後製期少一個月),結果這次還是這樣!真的不知道為什麼!有資金的關口、文本的關口,怎麼做到有生命面貌、城市生活、深刻情感、有笑有淚、離開電影院還能帶走一點什麼,哇靠好難啊!這8個人怎麼橋啊?檔期、酬勞、角色、戲份,又怎麼會想到朋友拍一部戲,說2011春節上映,你介紹了最信任的工作人員給他,結果竟然要到2012年春節才上映!於是只好把檔期讓給他,導致副導跟美術要到開拍前一個半月才能回來籌備,怎麼樣也想不到會發生這種事。

記得《艋舺》上片前跟你做採訪時,你說很期待自己的下一部作品,那時《LOVE》已經成形了嗎?這部片藉由各種關係點出許多愛情面向,現階段你對愛情的體悟是什麼?追求的又是什麼?

那時可能有想幾個,至少我不要再拍復古、打打殺殺、只有男人的,想拍modern、有女生,可能是上片後心都定了才決定這個題材。會拍這部片是來自於一個體悟,在關係當中不小心我們都會只想著自己,我們總是希望有人理解、支持、陪伴,「生命失落的那一角要遇到你才得以成圓」,當我說「我好想你、我好愛你」可能是在說「我好寂寞、我好無聊、趕快來陪我」,什麼都是「我」,透過自己的遭遇,我赫然發現真正的愛其實是「你」,是對方需要什麼、對方怎麼樣才會快樂。簡單講就是我和深愛的女人終於經歷風風雨雨後說「我們來生小孩吧」,太棒了,happy ending,我步入中年了,她終於原諒我、看到我的好了,那是08年的事,我以為我終究走上人生的美地。可是有天她說她愛上別人,那一刻我們的人生經驗讓我們知道挽留跟掌控是沒有意義的,我說「妳就去吧,不要講了,我先走了」,一出去我就吐了,身體完全沒辦法承受這樣的訊息,我當然陷入悲傷憤怒,可能也曾經烙過「叫那個男的小心一點,不要讓我碰到」這樣的狠話,結果有一天碰到了,我心跳得很快,不知道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,我感受自己的狀態,突然發現我竟然不恨他,因為她喜歡他,我也有點喜歡他,因為他讓她快樂。我頓悟這才是愛,才真正做到包容、祝福、放下,也在痛苦的領悟中很喜歡這樣的自己,很想跟世界分享,這是會拍這部電影的最重要原因,現階段不再把焦點放在自己,而是能給世界什麼。

*本文選自《cue.電影生活誌》2月號,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雜誌。

*《cue.電影生活誌》2月號──你的愛情幾℃?經典愛情電影不容錯過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ue3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